2011年的校園招聘已經結束,各學校寒假即將期,新學期即將開始,許多農學相關專業的學子都在彷徨著,不知道這個學期怎么找實習單位,自己該何去何從,自己可以做什么?轉行還是繼續守著專業不放?又有哪些企業可以向自己伸出“橄欖枝”呢?
西南農業人才網(www.www.lahummer.com.cn)通過有關渠道獲知,雖然2011年部分農學院校招生場面火爆,形成了生源供不應求的狀況,但那僅限于部分學校、部分專業,全國整體農業院校就業前景仍然不容樂觀,隱性失業仍然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比例。
一般來說,農業類專業應屆畢業生有以下就業渠道:
1、各地公務員招考。很多學子都將此作為就業首選,因為其待遇很不錯、工作穩定。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學子去競爭幾個名額,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最后,少數幸運兒達成了夙愿,而眾多的師兄師弟則成了陪考對象。另外,每批次的公務員招考中對于農業類專業職位需求量也不是很大,并且很多職位還要求具備較高的學歷才能報考。
2、事業單位招考。這類似于公務員招考,本職位錄用屬于合同制,待遇也是不錯的。
3、進入農業類大企業、綜合公司就職。一般,進入成長期的農業類企業,幾乎每年都會在各大農業院校吸收一部分優秀的學子去企業鍛煉,做人力資源的儲備,學子們也愿意去大企業發展。
4、選擇創業。鑒于創業風險較大,因此參與的學子不是很多。
5、進入中小企業。可目前中小企業對于應屆生吸收數量仍然有限,再加上部分學子對小企業還有自己的理解。
6、隱性失業。
7、繼續深造。考取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畢業后又從事上面的六點選擇。
對于企業,一般會說,現在農業專業的求職者太難招了。企業說的是有經驗的。對于求職者,他們也會抱怨,現在供我們選擇的職位太少了,特別是我們才畢業的,在職位競爭上毫無優勢可言。
調查中,在被問及“應屆畢業生在找工作時遇到的最大難題是什么”時,58.83%的學生認為最主要的是“沒有工作經驗”。有15.30%的學生認為“缺乏專業技能”也是就業困難的主要原因。 雖然農業專業的實踐性很強,但是鑒于目前國內本系列專業在本專科教育上,仍然最重視的是理論教學,多數學子的動手能力很差,即使到了研究生階段,也是在做學術,學術成果是不錯,可很難立即轉于企業生產力。鑒于此,企業一般是不會招聘應屆生的。在此,7ahr呼吁,農業類企業,請擔當起我們的社會責任,善待應屆畢業生,同時也是善待我們自己。
對于企業,肯定是愿意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回報,追求利潤最大化。在西南農業人才網www.www.lahummer.com.cn與各大企業的交流中,我們得知企業不愿意招收應屆畢業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1、企業招聘的職位多數都需要專業技術,而現在的學子們對于這些都知之甚少,在學校沒有很好的學習專業知識,同時也沒有過多地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企業招來必須進行幾個月的全面培訓才能使用。這無疑給企業增加了很大的人力運作成本。目前,全球經濟并不景氣,企業的生產成本已經提升了許多,為了保證利潤,只有降低其他成本,人力資源成本就是犧牲的第一環節。
2、有企業也表示,可以對學子們進行培訓,可企業最擔心的是一旦培養出來,或許工作一段時間后他們就跳槽了,企業是在為其他公司培訓。持有此觀點的企業不下少數。
3、部分企業感嘆,現在的應屆畢業生基本上為80后期,90一代,由于社會環境及教育模式,他們很追求個性,不具有吃苦精神,不愿意受約束,不太好管理,不愿意接受批評意見。
由于農業專業的特殊性,很多學子都不愿意報考此類專業,再加上國家在學子就學都采取學費補助,學校的收入基本上就比其他院校少,可學校的硬件、軟件都得建設,只好把自己發展為綜合類大學,在其他專業上增加招生規模。部分院校,農業專業不但沒增加,反而還壓縮規模。而同時,農業類型企業隨著規模的發展,對于此類人才的需求又在不斷增大。
誠然,現在的農業類專業學子專業基礎知識都不牢固,不能滿足企業的職位要求,缺乏實際經驗。但企業又不得不招人,招一個沒有理論基礎的,更需要全面培訓,農學院出來的學子至少已經具備了專業基礎理論。不招人,內部員工又會抱怨,薪水沒有提高,而自己的工作量大大加大了。若大家都不給畢業生一個展現能力的舞臺,那么他們永遠都是“沒有相關經驗”的,企業要想找到農業類專業有經驗人士的概率會越來越小。因為這些學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找不到工作,只好選擇轉行,雖然自己不愿意,可這也沒有辦法,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這時他們追求的只是生存。這樣,農業類專業潛在人才規模一步一步萎縮,必然加大企業招聘的難度。在招聘時,你肯定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某位學農業方面專業的求職者看到貴公司在招聘農林牧漁方面的職位,他向單位投遞了簡歷。可簡歷上他之前從業的經歷根本與企業需求的不沾邊,這時候你做何種選擇呢?這位求職者這時再來選擇與專業相關的職位,或許是對專業的眷戀,但更多的是無奈吧。
人才,作為一種無形資產,肯定是會流動的,不流動則不是資源,也不能推動行業的進步。人才流動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各企業的經驗可以通過人才流動來傳播,大家取長補短,促進企業進步。目前,農業企業還不具備“員工終身制”的發展模式。多數情況員工不可能在一個企業長期呆下去。人力資源培訓是必須的。企業要知道,你在為其他企業培訓時,其他企業同時也在為你培訓。一般情況,求職者都在同行業內求職,農業類要想轉到其他行業確實太辛苦。部分企業可能會認為,我不培訓,等其他企業培訓好我直接拿來用就可以了,畢竟現在招聘還是企業占絕對優勢。若是大家都這樣想,都認為其他企業要培訓,那最后在目前這批精英退出企業后,我們要想招有經驗的精英,從何處尋覓呢?可能還有部分規模較小的企業會說,自己目前發展都還沒有上軌道,根本沒有能力去培養這些天子驕子,還是讓大企業去培訓,這樣學子們學到的經驗也較系統。大企業每年都在培訓實習生,可畢竟大企業有限,他們只會培訓很小的一部分,并且這部分學子在將來轉變為職業精英時選擇職位多以大企業的為主,對小企業不太感冒,進而加劇了小企業人才需求的矛盾。因此,對于學子們,不管企業規模的大小,都要擔當起社會責任,盡可能多地吸納學子們進入企業培訓。大企業有大企業的優勢,小企業也有自己的“獨門秘決”。多給學子們一個舞臺,任其來施展。對于那些信心十足準備進入農業領域的求職者來說,我們更應該敞開胸懷歡迎他們加入。既然是跨專業,他們已經意識到自己得從0開始學習專業知識,需要加倍努力才行。在技術知識更新日益加速的今天,學子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只有大家在獲取利潤最大化的同時對社會責任加以傾斜,未來幾年的農業類職位招聘場面肯定不會像現在這樣尷尬,一定會走上一個良性的循環。
當然,在企業擔當起社會責任的同時,學子們也要對自己做個深刻反省。為什么其他同學可以比你優先選擇到合適的職位,他們的優點在什么地方?自己尋求第一份職位側重點在什么。待遇還是學習的機會?總的來說,目前的招聘市場,一線城市由于暫居地理位置的優勢,可供選擇的潛在人才相對而言較多,因此職位競爭更為激烈,因此才畢業的學子應該將自己定位先在二三線城市發展,二三線城市一般對工作經驗不作嚴格要求,同時支付的薪酬相對而言高于一線城市。農業本來就具有特殊性,其不可能在高樓大廈,只能在廣袤田野。同時,大家要知道,與其他人相比,自己欠缺的實在太多,在薪資要求上沒有太大的優勢,若是你能力不是很突出,還是先努力賺取經驗吧,待你掌握嫻熟的技術后,自然可以要求與能力相匹配的報酬。
對于還在校的農業專業學子們,趁在學校期間,一定得學習好專業基礎知識,以便將來能更快地尋求自己的恰當職位,切勿將學校當成自己度假游玩的地方。不然,你畢業時會就業壓力會更嚴重。
當然,要解決目前就業的尷尬局面,得需要有關部門、學校、企業、學子們共同參與才行,這需要一個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企業能做的,就是擔當起企業的社會責任,善待應屆畢業生。
(西南農業人才網www.www.lahummer.com.cn 獨家撰稿,轉載請注明出處)